第(1/3)页 裴妙德欲以空门为大元国教的消息很快就传开。 闻者欣喜者有之,质疑者有之,厌恶者亦有之。 有人觉得他是在沽名钓誉,破坏空门清静;也有人觉得他是在广传教义,现身说法。 短短数月,就有各国高僧携徒出行,欲与这位佛子辩一辩佛法。 后景名刹珈蓝寺。 眉目清修宛若少年的沙弥穿过后山茂密的竹林,来到一处僻静的洞府前。 恭恭敬敬地执弟子礼。 “大法师,大元的妙德太子欲立空门为其国教,佛曰有教无类,放下屠刀皆可成佛,此子却蔽帚门户,立下百丈清规阻挠凡夫俗子的向佛之心。” “弟子以为此人并非佛子,分明是打着空门的名号,作那倒行逆施之事的波旬徒孙。” “弟子愿只身前往大元国,行那除魔卫道之事,还望我师成全。” 倘若有人看见少年这副恭敬的样子,定会无比惊奇,原因无他,只因此子正是珈蓝寺如今的主持僧我和尚。 此子据说年幼时得过菩萨传法,修行有成,一直维持着年轻时的样貌未变化过。 坊间传闻,都说这位僧我禅师是菩萨降世,欲普度苍生。 “你心中不是已经有了答案吗,跟随着你的心去罢,你的心走到了哪里,伱的佛也就在那里。” 良久,洞内悠悠传出一个声音,洞府的门打开,一个浑身衣物破烂,手里还扑扇着一并破蒲扇的邋遢和尚,显出身形。 谁也不知道的是,其实这位僧我禅师也有一个师父。 多年以前,当时的僧我和尚还是个小沙弥,有一次无意闯入后山的禁地,发现这个衣衫破旧,言谈却有大智慧的道痴和尚。 几番论法,彼时年幼的僧我小沙弥对道痴惊为天人。 不仅答应每日送酒肉给他吃,还欲拜道痴为师,跟在身边修行。 怎料,道痴却说,小和尚的佛缘不在自己这里,而在别的地方,总有一天他会明白,说罢还塞给他一本经书让他离开。 还说什么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,又说什么世人若学我,如同坠魔道,当时的僧我和尚并不是十分明白,却只觉得道痴和尚很是厉害。 靠着经书的内容,僧我和尚很快踏入修行,悟性也是日益增长。 第(1/3)页